全球貿易形勢日益復雜,嚴格的環保和碳排放標準使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面臨巨大的挑戰。為幫助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積極應對國內外雙碳標準的變化,更好地滿足國內外市場的環保和碳排放要求,突破貿易壁壘,提高國際競爭力,去年,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與業界龍頭企業共同發起了“國際紡織服裝綠色貿易倡議”,并聯合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國際紡織服裝雙碳信息披露平臺”。這些都彰顯了中國紡織服裝業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堅定承諾,更為企業提供了一個明確的行動指南。
那么,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如何更高效地使用雙碳信息披露平臺?如何把握發展機遇,成功實現綠色轉型?日前,在由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面料分會聯合紹興柯橋商務局共同舉辦的“綠色低碳 聚力小微 共筑成長”外貿企業培訓會上,多位業內專家和學者,圍繞雙碳信息披露平臺的使用、碳標簽的認證標準、綠色貿易的實踐案例等主題進行了深入講解和分享,開拓了從業人員的眼界,為企業解決出口經營中存在的困難提供了新思路。
作為全球最大的紡織服裝生產國和出口國,中國紡織服裝行業肩負著為全球消費者提供紡織服裝產品和實現雙碳目標的雙重使命。全行業需要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踐綠色發展模式,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市場端和供應端各利益相關方協同合作,實現紡織服裝行業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紡織商會與上海碳衡科技共同發布的“國際紡織服裝雙碳信息披露平臺”是全球首個紡織行業全產業鏈的碳足跡信息公示平臺,覆蓋紗線、面輔料、服裝等各類紡織產品碳足跡信息,展示紡織服裝碳排放領域的合規企業及產品,發布綠色低碳相關信息。該平臺自啟動以來,吸引了紡織行業更多企業主動參與到新一輪綠色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跨界融合,挖掘潛力,獲得新的發展契機。此外,上述負責人還介紹了即將推出使用的“中國紡織品碳標識”,鼓勵中小紡織服裝企業要積極融入綠色貿易,產業上下游共同發力,提高供應鏈透明度,在新的國際貿易形勢下提升出口競爭力。
雙碳目標的提出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那么企業應該如何把握?對此,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CEO黃彥翔強調,在雙碳目標下,紡織品上下游企業需要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和全局意識,積極擁抱綠色轉型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全國紡織服裝行業溫室氣體年排放量約2.3億噸,占全國碳排放量的2%,工業碳排放量的2.8%,是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污染行業。有預測顯示,到2030年世界人口增長至85億人時,紡織服裝行業的碳排放量或超石油行業,成為第一大碳排放源。因此,把紡織服裝行業納入碳市場,可以倒逼企業節能降碳、低碳轉型。北京綠林認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莉娟認為,產品碳足跡的實施夯實了其對雙碳目標的理解。從產品生命周期(LCA)的角度考慮,率先開展碳足跡還將為歐盟碳關稅提供數據依據,拓寬產品銷售渠道,豐富產品應用場景。此外,碳足跡核算有助于企業應對國際貿易壁壘。通過核算碳足跡并采取相應的減排措施,企業可以確保自身產品符合相關環保標準,避免受到國際貿易壁壘的影響。
“ESG不僅是一個投資理念,更是一種企業管理方式?!笔锥伎萍及l展戰略研究院ESG業務負責人高艷輝認為,ESG成為中國踐行新發展理念和實現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企業可以通過制定ESG戰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環境風險和社會成本,增強企業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來源:國際商報 劉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