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av片网站_欧美手机在线视频_91黄在线_超碰在线99 -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二区

首頁 > 中國模式 > 正文
中國模式一屆接著一屆干,西方是一屆對著一屆干
 來源: 日期:2019-6-14 11:33:39 

【“中國崛起的過程是很精彩的,可以采取積極一點的態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國模式想透,實事求是,一定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清楚。但需要一點勇氣,需要一點魄力。”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在3月18日第七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從“民有,民治,民享”等方面,對中美民主制度及其成果進行了系統比較,并指出與“實質民主”相比,代議制“形式民主”存在的眾多問題。

觀察者網現整理出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中國政治的“兩會季”剛剛結束,李克強總理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出的許多問題。兩會已經成為中國獨特民主模式的一道風景線。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探討中外民主模式的比較”,我可以從“兩會”的一個細節說起。這次在北京,我和一些政協委員聊天,有一件小事給我留下了蠻深刻的印象,就是政協委員手機上有資政建言的APP,這個APP的正式名稱叫政協委員的“移動履職平臺”,上面有要聞動態、有議政專題、有群組交流。汪洋主席也在這個群里,也參加群里的討論。

比方講,一個題目可能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在這個議題下,政協委員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文字、語音、通過圖片、視頻等,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全國政協辦公廳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要進行整理,把各種好的建議,包括許多富有創意的建設性的建議,整合起來,上報給中央領導或者給各個政府的有關部門。

所以我覺得,在采用互聯網新技術,了解民意,咨政建言,我稱之為“實現網絡民主”這方面,應該說中國走在世界最前沿。

西方政治模式玩的是對抗政治,中國模式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有黨的領導,在這之下形成了堅定的全民的共識,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了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人大代表也好,政協委員也好,黨內外各方人士也好,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真是可以好好比較一下中外民主模式了。

我們這個節目首次開播的時候,我談過“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這個問題。當時我說:已經長成姚明的個子了,還想躲在潘長江后面。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我想華為公司本身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華為一直是“韜光養晦”,扎扎實實地做事情?,F在迅速崛起了,在5G等這些領域內太成功了,也長成了姚明的個子,想躲在潘長江后邊也很困難了。

實際上孟晚舟事件出來之后,華為公司的公開表述還是相當克制的。但最近我看情況有一些變化。前段時間我看到,任正非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的時候說,美國不可能摧毀我們,世界也離不開我們,因為我們更先進。

他還說“西方不亮東方亮,南方不亮北方亮”,美國不代表全世界,美國只能代表世界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是非常擲地有聲的話。我個人覺得,對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該說的話一定要說,該做的事一定要做。美國是最承認實力的。

我覺得中國的崛起本身也呼喚中國話語的崛起。那么中國話語崛起的“坎”是什么呢?我覺得是西方話語,背后是西方整體的政治和文化的軟實力。但這個坎一定要過,而且我覺得一定能夠過。

比方說西方迄今為止,或多或少還壟斷著對“民主”這個概念的解釋權。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個案例,也是我自己的一個研究,就是究竟什么是民主。

應該說民主是當今世界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民主話題的討論難點首先就在于如何界定民主,實際上整個世界沒有真正的共識。

如果你問一個西方人,他往往不加思索就說,這不很簡單嗎?多黨制加一人一票。但這個叫做形式民主,它與實質民主沒有必然的關系:形式可能反映實質,也可能不反映實質,但形式不等于實質。所以這是我們今天討論民主這個話題的一個邏輯的起點。

但如果你用中國人經常講的“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來討論民主,西方人也很難理解。所以面對這樣的定義困境,我們有沒有辦法以中西方都能聽得懂的語言來討論民主呢?

實際上是有辦法的,我做過嘗試。2016年的時候,我到牛津大學做過一個比較中西方民主的演講,我覺得效果還過得去。我本人包括我們中國研究院的特點,是喜歡把我們研究出的中國話語的最新成果跟強手過招,看看反饋如何,我覺得這個是真正有意義的中西方的對話。今天我想就基于我那次在牛津大學的演講,再結合這些年一些新的發展,把我主要觀點給大家做一個介紹。

我當時是這樣講的:既然現在中西雙方、中西學者之間,無法就民主的定義達成共識,那么我們能不能working definition,用一個暫時的定義先開始討論問題。

比方說,借用美國已故總統林肯的話:“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這里我要補充一句,林肯當時提到的“民”不包括黑人,不包括印第安人,不包括婦女,也不包括華人。美國在1882年還通過排華法案,剝奪華人的基本人權。

當然,我覺得這不排斥也不妨礙我們現在暫時借用林肯的表述來討論民主問題。然后來看看中美在這三個方面表現如何,進行一個比較。因為美國是最喜歡向全世界推銷民主的,所以要講這個問題,就要直接把美國作為一個參照來互相進行比較。我覺得中國也到了這個時候了,確實可以跟美國來比較一下。

我們先從“民享”說起,for the people,要翻得更直白一點,就是“為人民做事情”。我覺得我們中國模式即使再不完美,也創造了一個巨大的經濟奇跡。過去40年中國有7億4千萬人脫貧,中國創造了世界最大的中產階層,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水平獲得了空前的提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7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比40年前的1978年實際增加了23倍,年均增長8.5%。中國的中產階層的規模從零到現在世界最大,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18年是4億人。

那么同一時間段內美國是什么情況呢?美國多數人的實際收入,40年來幾乎沒有增長。根據美國皮尤中心2018年發表的調查,扣除通貨膨脹因素,美國普通工人的工資與1978年,也就是40年前水平相比的話,是大致持平的。然而美國中產階級的規??s小了很多,我們看到的數據是,中產階級占美國成年人口的比例,從1971年的61%下降到了52%。

另外還可以看家庭凈資產。中國的家庭凈資產增長是非常之迅速,而美國的家庭中位凈資產則下降了不少。我現在看到最新的統計,2016年美國的中位家庭凈資產是97,300美元,到現在為止還沒有達到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如果按照現在的匯率,大概1:6.75來計算的話,大概等于656,000元人民幣。

我們四舍五入給美國增加一點財產,算它66萬。但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包括年輕人也可以問問你們的家長,你們的家庭凈資產跟美國的中位家庭相比是什么水平。我個人覺得,至少在中國的發達板塊,美國中位水平應該屬于比較弱勢的群體了。

新中國建國前,我們經歷了上百年的戰亂,導致中國“徹底地貧困”。我特別建議大家去讀一讀美國作家白修德(Theodore White)的書《中國的驚雷》,1946年他是駐重慶的知名記者。如果能看英文原版更好,寫得非常好。你看他當時描述的中國,給人感覺就是今天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戰爭造成了數千萬人的傷亡,整個國家哀鴻遍野,經濟徹底崩潰,人均壽命才40來歲。所以我們過去新中國短短70年,整個國家面貌已經煥然一新。40年前怎么可能想象進行中美兩國家庭凈資產的比較,今天我們一點都不害怕這樣的比較。1939年,白修德帶著費正清的推薦信來到重慶,1944年初返美,開始著手寫作《中國的驚雷》(Thunder Out of China),1946年出版。

來源:觀察者網

收藏本頁

版權所有 國商聯盟京ICP備13030816號 Powered by 國商聯盟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