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香椿基地套種中藥材;正在進行企業股份改制,并在重慶“專精特新”專板掛牌,推進兩款香椿新產品盡快上市,重點將直播做起來……春節假期剛過,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百業興森林食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馬丹強立即投入其熱愛的“香椿事業”,著手新一年的推進工作。
馬丹強說,目前已經做好椿菇醬菜、椿筍醬菜兩款新產品的上市準備,2024年全年香椿產品銷售實現穩增長,他也對今年的銷售前景充滿信心。
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彭水縣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土壤肥沃、氣候適宜,非常適合香椿生長。過去,村民們雖然也種植香椿,但并未形成規模產業。
2008年年初,彭水縣政府領導帶隊前往廣東招商引資,其中就包含香椿開發項目。當馬丹強聽到家鄉的可喜變化和國家相關政策利好時,毅然決定回鄉創業。2010年,馬丹強回鄉注冊成立了彭水縣百業興森林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打造香椿全產業鏈項目,并于2012年陸續在漆樹村流轉土地建立了香椿科技示范基地。
同時,他先后與西南大學、重慶農科院及重慶林科院合作,持續優化香椿樹的科學管護,不斷研發新產品,提升香椿產品的附加值。如今,馬丹強及其團隊已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8件、發明專利6件、外觀專利4件、版權5件、科技成果16項,為香椿產品的深加工和品質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香椿產品通過線下高速公路服務區超市、全國連鎖商超、旅游景點、特產店等多種渠道銷往全國各地。“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公司參展第六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亮相2024年世界林產品及木制品展等多場展銷會,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馬丹強欣喜地表示,去年全年香椿產品銷售額達2000余萬元。
百業興香椿產品已成為彭水縣的一張亮麗名片,不僅讓這一地方特色走上了更多消費者的餐桌,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自香椿示范園建立以來,當地村民以土地流轉、種植香椿和參與示范園管護等形式實現了在家門口增收致富。村民馬代周就是香椿產業的受益人之一。
馬代周家里有六口人,父母年邁不能勞動,三個孩子都在上學,家里生計困難,依靠馬代周種莊稼勉強度日。馬丹強的香椿種植示范園和香椿加工廠的成立,改變了她家的窘況。
馬代周逢人就高興地說,除了有土地租金收入外,她還在香椿示范園和香椿加工廠務工,一年收入4萬元左右,不僅能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家人。
和馬代周一樣,漆樹村的馬代淑、唐昌平、馬小龍等建卡貧困戶,都成為在香椿科技示范基地務工的工人。據悉,目前,公司已通過基地建設直接帶動當地193戶485人就業,其中脫貧戶22戶66人。在基地長期工作的農戶,每戶每年能增加1萬元~3萬元的收入。同時,通過訂單收購模式,全縣種植香椿2萬余畝,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能把香椿產業做起來,為鄉村振興作貢獻,比我在外掙再多的錢都開心。”馬丹強開心地說。
擴大加工產能、提高產品銷量、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增收;帶動彭水縣更多百姓種植香椿,讓香椿產業鏈輻射到周邊其他區縣,形成地域經濟;完善香椿產業鏈發展,借助電商平臺,加快香椿特色產品在全國更多地方流通;加快研發新產品,今年推進新品穩步上市,明年推進研發香椿包子、餃子等餡料……馬丹強信心滿滿地為自己的“香椿事業”繪好了藍圖,他也希望推動香椿產業進一步成為助力當地農業發展、農民穩收增收的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產業項目。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蓬勃發展的鄉村產業映照著百姓的幸福生活。馬丹強扎根鄉村助力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增收是當下農村產業發展的縮影。未來,隨著利好政策的持續落地和市場的不斷拓展,更多如百業興香椿這樣的優質農產品將不斷涌現,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