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萬象更新,全國各省(區、市)都鉚足干勁,全力以赴抓好開局。
近日,北京海關出臺20項措施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迭代升級“四優四提促五子”4.0版服務工程,為全年穩外貿促發展工作打好基礎。
激活新質生產力“創新基因”
2024年,北京地區(含中央在京單位)外貿總規模達3.61萬億元,連續3年站上3.6萬億元臺階。其中,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規模增長明顯。
醫藥健康產業是北京市又一個萬億級產業集群。在去年推出生物醫藥產業“6個模式”基礎上,此次出臺的20條措施包含優化特殊物品審批管理,對藥品、醫療器械不再進行特殊物品衛生檢疫審批,以助力提升醫藥健康產業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速度”。
位于亦莊的北京醫藥創新公園(Bio Park)吸引了多家跨國藥企到此建立中國本土業務拓展基地。去年10月,美國禮來公司就宣布在Bio Park設立其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家創新孵化器。不可否認的是,正是政策支持與監管便利為這一國際醫藥創新高地帶來了吸引力。
據亦莊海關關長王燕介紹,目前轄區已有6家企業被納入“智能審批”范圍,涵蓋的出口批次約達90%,出口環節總體時效提升了40%。“今年將進一步推廣特殊物品政策,讓更多企業受益。”
構建制度型開放“超級接口”
2024年,北京天竺綜保區發展績效評估結果躍居全國綜保區第2位;中關村綜保區通過驗收并開關運作;大興機場綜保區全域圍網驗收;亦莊綜保區獲批……至此,北京市已形成立足“雙樞紐”國際機場和4個綜合保稅區的“兩場四區”開放新格局。
如何更好地利用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一直是企業關心的焦點,此次出臺的措施聚焦“打造更多高能級對外開放合作平臺”目標,意在以綜合保稅區的更高水平開放,打造連接國內國際制度型開放的“超級接口”。
以北京天竺海關為例,其通過深化傳統跨境電商網購保稅業務運用,促進了區內跨境醫藥產品、中高端消費品的市場流通。目前,該綜保區試點經營品類近3萬個,累計實現銷售額近30億元,線上線下相結合業務模式全面鋪開。今年,天竺海關將聚焦中小電商企業過期或無法再銷售的商品,在綜保區內探索建立跨境電商商品聯合銷毀模式,進一步降低中小電商企業的單次銷毀成本。
“今年,亦莊綜保區將迎來封關驗收工作,我們將繼續推動大興機場綜保區‘區港聯動’模式創新,提升中關村綜保區數智監管模式應用成效,打造創新動能更足的開放新高地。”北京海關企業管理處處長楊燕冬說。
此外,為滿足國內多元化消費需求,豐富首都百姓“菜籃子”“果盤子”,北京海關將試點進口冰鮮水產品監管模式改革,采用“白名單+風險監測”監管模式,聯通口岸海關、屬地海關和地方監管部門形成監管閉環。據介紹,“白名單”企業進口冰鮮水產品無需等待檢測結果即可直通上市銷售,北京進口商將先行獲得改革紅利。
打造國際一流“營商標桿”
持續強化首都口岸功能,運用口岸通道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等智慧海關建設成果,有利于促進生產要素跨境快速流動,助力首都現代物流體系建設。
在北京首都機場,海關部門通過優化空港物流“高速路”,創新貨庫“連程直轉”,優化傳統出口貨物國內到港后出庫、提貨交接、卡車短駁等環節,整體時間壓縮70%。20條措施指出要進一步擴大“連程直轉”模式覆蓋范圍至跨境電商出口貨物,使其實現跨機場調撥及場內“連程直轉”,提高分撥效率。
同時,“減稅降本增效”是提升營商環境水平的重要內容。措施提出延長減免稅物資辦理窗口期、開展非政策性退稅無紙化應用試點,推廣應用海關優惠原產地服務平臺,推廣減免稅快審、一表多用等多項舉措,不斷提升改革紅利的獲得感。
“通過發揮海關稅收政策和技術優勢,落實關稅減讓和各類稅收優惠措施,積極為企業減稅降本增效,去年我們共計為企業減免退稅款89.2億元。今年我們將提高稅收政策供給,加大企業輔導力度,深化稅政調研,繼續為企業帶來更多真金白銀的實惠。”北京海關關稅處處長叢林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