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加速融合與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服務外包產業宛如一面精準的“晴雨表”,映照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活力與創新能力的強弱。
憑借著龐大而優質的人力資源、完備且多元的產業體系,以及不斷創新突破的科技實力,2024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強勢出圈,合同額一舉突破3萬億元大關。這一數字,不僅是簡單的金額累加,更是中國在全球服務外包賽道上迅猛發展的實力見證,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日前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30535億元,執行額2219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和13.3%。其中,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15737億元,執行額116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和11.8%。
對此,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鄭偉表示,總體來看,2024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合同額和執行額、承接離岸業務的合同額和執行額均實現了顯著增長。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額邁入3萬億元大關,這是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從業務結構看,2024年,中國企業承接離岸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執行額分別為4657億元、1858億元和51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1%、7.9%和13.0%。其中,信息技術研發服務、設計服務和維修維護服務業務增長較快,執行額分別為3891億元、3446億元和5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3%、19.1%和22.4%。
“設計服務、信息技術研發服務、維修維護服務等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增速顯著,顯示出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正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科技領域轉型升級。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推動ITO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也已成為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新增長極。”鄭偉說。
從區域發展看,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表現強勁。2024年,長三角地區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8932億元,執行額63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2.8%和13.7%,分別占全國總額的56.8%和54.8%。京津冀地區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109億元,同比增長13.5%。鄭偉認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長三角和京津冀一直是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的重鎮,產業基礎雄厚,企業資源豐沛;二是兩個區域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對服務外包產業起到了引領和拉動作用。
從國際市場拓展看,2024年,中國與美國、中國香港、歐盟的服務外包合作進展顯著,執行額分別達2231億元、2005億元和16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6%、3.7%和13.6%。隨著RCEP全面落地和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中國承接RCEP成員國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合計3091億元,同比增長19.2%。鄭偉表示,這體現出中國服務外包企業正加速融入全球服務產業分工體系。
2025年,全球服務外包發展的國際形勢呈現出復雜且多元的態勢,這在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帶來新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在經歷疫情沖擊后逐漸復蘇,但地緣政治沖突、貿易保護主義等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使得國際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不過,隨著數字化轉型在全球范圍內的加速推進,人們對信息技術服務、數字化解決方案等服務外包的需求持續攀升,這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在全球服務外包市場中的地位逐漸提升,印度、菲律賓等傳統服務外包強國不斷鞏固自身優勢,越南、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國家也在積極布局服務外包產業,憑借勞動力成本優勢等參與國際競爭。在這樣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服務外包產業還能續寫增勢,再創佳績嗎?
鄭偉的答案是肯定的。在他看來,2025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有望在多個關鍵領域實現新的重大突破,可以重點關注四個方面:
一是新興數字化服務外包將加速發展。從全球視角來看,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速普及,服務外包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大勢所趨。中國新興數字化服務外包發展之路起步較早,加之國家高度重視服務外包轉型升級,準確抓住了未來發展趨勢,這對提升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整體競爭力水平、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份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RCEP為服務外包發展帶來機遇。作為全球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RCEP對于中國服務外包產業來說可謂重大利好,中國與域內國家的合作范圍、合作意愿、合作水平都將得到大幅度提升。2025年,RCEP有望成為推動域內服務外包國際合作的加速器。
三是產業轉型升級效果將進一步顯現。2025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具有更高知識含量、技術水平和附加值的KPO業務所占比重將繼續提升,以數字技術、新能源技術研發、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維修維護、工業設計等為代表的高端服務外包領域將加速發展。
四是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作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不斷推進,中國與共建國家在服務外包領域的合作將不斷加強,增長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