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實體零售企業在保供應、穩就業、促進商貿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受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疫情考驗、電商沖擊,以及企業經營剛性成本上漲的壓力,實體經濟遭遇了二十多年來最艱難的時期。雖然國家發布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等扶持政策,但問題依然不容忽視。”日前,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合力超市集團董事長李德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李德祥指出,電商無序競爭擠壓了實體店的生存空間。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種新興平臺通過資本燒錢,動輒就以“百億補貼”等手段不斷壓低價格,以擠壓競爭對手,獲取市場份額,以不可思議的低價傾銷商品,用不正當競爭手段搶奪市場,破壞公平競爭。新興平臺由于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操作不合法,不僅破壞了現有供應鏈產業正常發展,擾亂了市場價格秩序,擠走生產企業和實體門店的生存空間。
同時,剛性經營成本給實體店帶來了巨大壓力。李德祥表示,一是用工成本高。以連鎖超市為例,1家2000平方米左右的門店需要50名左右的員工,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除了支付正常的工資,還要按照工資的16%承擔職工養老保險。
二是房屋租金成本高。尤其是零售連鎖企業,具有跨區域門店網點多、展示商品所需面積大等特點。超市房屋租賃合同中都有租金逐年遞增的約定,高昂的租金也讓實體店難以承受。
三是用電成本高。以貴州為例,2024年零售交易平均電價為0.69元/度,對比2022年綜合電價0.59元/度上漲了約17%。此外,物流、倉儲、行政、財務成本等費用也在逐年上漲。
李德祥建議,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就業優先”總原則,完善產業發展政策,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再紓困,再松綁,支持商業實體門店健康發展。
首先,規范公平競爭環境,完善產業引導政策。建議國家的產業引導政策向兼顧效率與公平,短期與長期,少數與多數等方面調整。制定公平的商業交易行為監管、產品質量保障、價格體系、盈利模式等競爭規則。
其次,切實為實體店再紓困,幫助渡過難關。一是調整實體企業、個體經營戶養老保險繳費政策。合理降低企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將單位繳費比例由16%調整為14%。對已購買新農保和城鄉居民社保的就業人員,視同已購買社會保險。二是出臺非國有房屋業主減免房屋租金的指導性文件。鼓勵非國有房屋業主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按照雙方自愿、平等協商的原則,合理分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帶來的影響,給予承租人房屋租金適當減免或延期繳納租金。為實體零售店減免租金的房屋業主,可向稅務部門申請按比例減免相應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三是制定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的政策。建議將到戶電價總額的90%結算繳費,沖減電價上漲的成本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