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復工進度的持續推進,全國開啟了生產資料配置的新一輪運作。但在建筑用料之鋼材需求方面,受價格擾動,冬儲貨值貶值的壓力正在成為中游貿易商的“心頭痛”。
在深圳,幾大建筑鋼材市場“久旱逢甘雨”式的場景尚未出現,反而正在倒逼商家調整銷售策略以應對高價囤貨帶來的成本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后期生產效率加快會促進社會庫存的消化,但在目前,建筑鋼材量價齊升的行情還沒有到來。
貿易商憂心高價囤貨,少數逃過一劫
“沒什么影響,我反而覺得逃過一劫!”深圳寶安成暉石材鋼材市場的一位鋼材經銷商老板告訴記者,雖然今年停工時間長,但省內部分經銷商還是有得賺。
華南地區的建筑鋼材需求量長期領跑全國,再加上省內鋼廠資源有限,每到冬儲周期,這里的貿易公司和一級經銷商的囤貨積極性很高。但今年由于受疫情影響,還是有很多經銷商出現了滯銷,造成社會庫存難以消化。
該老板坦言,并非所有人都像他們那樣幸運,可以得益于上級貿易機構的渠道優勢,部分深圳市的醫院能同他們保持長期合作。據了解,包括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內,防疫停工期間的很多新發建筑鋼材都是由往期客戶優先提供,部分庫存得以消化。
類似的經銷商不在少數,據成暉石材鋼材市場工作人員介紹,2月上旬幾乎每天都有來拉貨的,與以往過年期間的停工期基本是銷售的真空期大不相同?!岸际鞘畮酌椎拇罂ㄜ?,來回拉好幾趟,雖然不能跟大型工程的用量相比,但確實賣出不少”,該工作人員介紹道。
但畢竟用料有限,再加上剛剛冬儲的庫存造成積壓,特殊建材需求對社會庫存的消化能力依然有限。前述經銷商老板坦言,疫情帶來的影響很大,不知道該怎么辦,而且據說去年冬儲的成本價并不低廉,高價囤貨外加銷路不暢,很多經銷商眼下日子不好過。
滯銷的情況并不少見,記者也在其他建材市場也發現了類似的尷尬。在深圳龍崗區的平湖鋼材市場記者看到,很多經銷商門前冷冷清清,來往運輸的車輛也寥寥無幾。據記者統計,偌大的市場中有近百家經銷商門市,但從3月22日上午11:00至11:30分期間,共計駛出5輛重卡,駛進2輛輕卡,少數商家有洽談事宜。
期間,記者與一位正在加工鋼材的老王交流起來。他告訴記者,除了加工有少量訂單外,大型建筑工地的訂單還沒有接到,而之所以干起加工鋼材,老王坦言是能賺得多一些。
“年前能賣到4000塊/噸,現在幾乎是3750元到3800元之間(螺紋鋼Φ18-22mmHRB400)”,老王告訴記者,去年冬儲的價格也差不多是4000元/噸的價格,但現在跌價近150元/噸,“本身廣深拿貨就比其他地方(北方其他省市)貴,這么搞更沒得賺?!?/p>
根據以往的經驗,老王說老板會在年前囤貨,今年也一樣。據他介紹,他們還算是上級貿易公司的一級代理商,像他們這樣的一級代理省內有20多家,貿易公司的下游客戶以大型工地為主,來自韶鋼、柳鋼的上游貨源充足,但受制復工復產的延期,目前大型工地的訂單還沒有恢復到往年同期的水平。
“一般節后頂多也就歇半個月交易就會恢復。但現在搞得有價無市,很被動,價格一降再降?!睋嘎?,以往鋼材可以做到50噸起批,但現在已經成了30噸起批的買賣。他表示希望多些城建公司的采購人員來洽談,小買賣似乎不是他們的目標。
調整銷售策略緩沖危機
從記者初步的市場調查來看,深圳建筑鋼材市場的需求似乎并沒有完全激活產能的釋放,至少在產業鏈中游出現的滯銷暫時沒有得到緩解。但與此同時,經銷商也沒有“坐以待斃”,調整銷售策略是他們正在做的事情。
據記者了解,經銷商們一方面要等待全面復工后的需求刺激,另一方面也要應對前期高價冬儲囤貨的貨值貶值壓力。前述成暉石材鋼材市場的那位老板就表示,并不打算以當前市場低價處理高價鋼材,而是會繼續從鋼廠拿貨賣新的,相當于置換庫存里的資源。
事實上,由于全國建筑鋼材價格的地域差異非常明顯,華南地區因屬地鋼廠數量少,再加上本地用鋼需求大的原因,價格往往比國內北方省市鋼價要高。但在目前高價囤貨和經銷商囤貨待銷的影響下,社會庫存的壓力依然難以化解。
據卓創資訊的數據統計,深圳鋼材社會庫存方面,截至3月23日,福永龍海倉、蛇口碼頭及中錦倉建筑鋼材整體庫存量約為13.03萬噸,其中螺紋鋼為12.2萬噸,盤螺線材約0.83萬噸左右,較上周同期庫存總量下降0.27萬噸,整體變化不大。
另據統計,全國重點城市的鋼材社會庫存中,3月23日已經到達1948萬噸左右,比節前的812萬噸增加了139.93%;全國重點鋼廠的庫存也在增加,截至3月22日統計為617萬噸,比節前增加近468萬噸。
卓創資訊建筑鋼材分析師海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說明廠家庫存出清的速率明顯高于社會庫存出清,說明上游鋼廠和中游貿易商的交易還是良性的。而3月的第3周已經是社會庫存消化最快的一周了,在產業復工持續推進下,市場的鋼材需求會逐漸加大。
記者在深圳看到,多數建筑工地已經開工,在去往平湖鋼材場的丹平公路兩端,各大圍建區域內的塔吊已經開始運作;去往寶安成暉石材鋼材市場的路上也發現部分商業地產的建設正在進行,其中個別的在3月前還是停工狀態。
可見,工地施工、廠房建設如期開工的節奏正在加快,但并沒有明顯地拉動就近供應商的去庫存效率,且在價格回升的過程中,壓貨補新的銷售策略似乎要被部分經銷商貫徹到鋼價企穩并足以覆蓋成本,才有可能加速出清。
對此,海敏表示下游鋼材需求主要還是集中在大型工地,隨著工期的延后,復工復產后的生產效率將會加速,屆時將開啟今年建筑鋼材用料的上升期。但目前仍在適應階段,建筑鋼材量價齊升的行情還沒有到來。
華南市場調查小結:
經歷過這次采寫后才知道有“冬儲”之說,都說未雨綢繆是好事,但大多數賣鋼的都差點“血本無歸”。本來指望華南是個用料大省,鋼材資源的消耗應該很大,結果差強人意,至少現在是如此。
在走訪市場之余,記者見到最多的是附近的物流公司,或者應該叫跑車行更準確些。他們八成是想跟著建材市場一起發財,沒想到如今也稀稀拉拉的沒什么生意。這要放在旺季,工徒在門口抽煙,想必肯定是不想干了。
經銷商老板心里的隱憂我也是感覺得到的,相比之下,分析師的態度還算樂觀。至少下游恢復生產后,生產資料是任何時候都缺不了的東西。然而那些賣鋼的卻總在抱怨沒生意……
其實拋開價格因素,這些經銷商最大的心結還是覺得自己太過弱小。倒不是說他們不勤奮,而是有些時候“關系網”似乎比推銷話術更具殺傷力。記得寶安那位鋼材經銷商老板跟我說過,有的鋼廠自己就有分銷公司,要是知道哪個工地單月能用10萬噸以上,話都不會跟他們這些貿易商多說一句。
還真是某人講過的那句話:“這是個撿錢的時代,沒時間跟你們瞎耽誤工夫”。后來聽分析師講我才明白,原來建筑鋼材的供應都是有銷售半徑的,上游鋼鐵廠既不想壓貨,也不想賒賬,小打小鬧地分給貿易商還不如直接賣給工地,何況市面上的配資公司還幫著一些工地城建公司打款。
雖然這種機會得遇得上才行,但現在國內的基建需求還有多少空間,或者中游的這部分貿易商還有多少賺錢的機會呢?真不好說。至少我發現他們的門市門臉都挺破舊的,他們的場地物料也都是銹跡斑斑。
采訪中我是以采購的名義跟貿易商聊的,但畢竟看上去像個新手,賣鋼材的老板或許也想給我嘗嘗甜頭,總是在跟我說類似回扣的事情,在發票價格跟實際鋼價上來回勸說。講真,要么是他們覺得我背后的需求很大,要么就是這些老板生意真的沒人照顧,連我這樣的也要費盡心思試試了。
對于供需是否被激活這件事,我總覺得是要有個過程的,好比餓了三天的人,突然給他口吃的,說不定他看見就吐——消化系統紊亂了呀。而目前因停工造成的用料缺口,市場這個消化系統在恢復之前必定也要有個從零開始的過程。物流準備好了嗎?人工安排妥當了嗎?
即便這一切都到位了,價格怎么辦?老板們想補新壓舊的不在少數,可市場等得起嗎?鋼廠愿意加大產能再次給貿易商發一批價格尚處于低位的貨,以保證他們不至于虧本嗎?
這些都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