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彩生活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彩生活)是一家集物業服務、樓宇智能、社區服務為一體的科技型、綜合型物業服務企業集團,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社區服務運營商,服務范圍覆蓋國內268個城市并延伸至海外。在“2017年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榜單中,彩生活服務規模和成長性排名第一;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36.14億元,同比增長121.9%。
彩生活商業模式轉型三個階段
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和重要資源,并推動著商業模式轉型。從傳統物業管理公司到構建社區商業生態圈,彩生活商業模式轉型經歷了三個階段。
1.基礎物業服務階段
(2002?2010年)
彩生活成立于2002年,前身為深圳市花樣年物業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3月26日更名為深圳市彩生活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公司主要提供保潔、保安、保修、保綠等傳統的物業管理服務。在經營理念上,彩生活將物業管理升級為物業服務,并注重收集分析社區居民的需求,開展增值服務。在組織架構上,彩生活首創“一站式服務”的客戶服務中心,為社區居民提供24小時開放式服務,并配套開展相應的個性服務。在技術手段上,彩生活較早建立電子商務網站,構建商家與社區居民的網絡溝通平臺。隨著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和“傳統基礎物業服務+工程服務+增值服務”的商業模式漸趨成熟,彩生活開始進入快速擴張階段,業務拓展到全國多個地區,并被眾多商家加盟復制。至2010年底,彩生活在管物業項目達到190個,服務面積超過1500萬平方米。
2. 平臺化發展階段
(2011?2015年)
2012年,彩生活建立社區服務網站,接入物業基礎服務、工程服務、便民服務和微商圈,搭建了基于互聯網的社區服務平臺,整合各類社會資源來為社區居民提供服務。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彩生活于2013年推出線上服務平臺彩之云App,標志著其社區服務平臺正式成型,由傳統物業管理服務轉向增值服務,滿足社區居民“衣、食、住、行、娛、購、游”等主要居家生活服務需求。2014年,彩生活的基礎服務開始深度E化,彩之云平臺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豐富。2014年6月30日,彩生活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內地首家上市的物業服務企業。到2018年末,彩生活線上平臺累計注冊用戶數已超2640萬戶,App活躍用戶數達1399萬,同比分別增長155.3%和300.4%;彩之云平臺累計成交金額達94.48億元,同比增長24.1%。
3. 社區商業生態圈構建階段
(2016年至今)
2016年,彩生活開始進入社區商業生態圈全面構建階段,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了基礎物業服務的全面E化,從物業服務公司向互聯網公司轉型。以E維修、E電梯、E租房、E能源等為代表的若干垂直應用,通過在彩生活自管社區的不斷打磨,已經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及盈利模式。同時,彩生活穩步實施平臺輸出戰略:一方面將平臺輸出給合作伙伴,幫助其節省技術投入開支;另一方面助力生態圈垂直服務加速擴張,并與合作伙伴實現增值服務收益的共享。2018年3月,彩生活推出社區新零售模式——“彩惠人生”,整合了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的相關資源。通過線上導流,“彩惠人生”幫助電商平臺減少了獲客成本,而電商平臺將部分節約的成本作為物業管理費返還給業主,實現了物業公司、電商平臺、業主的多方共贏。
彩生活商業模式轉型路徑分析
數字化時代有四種典型的商業模式,即供應者模式、全渠道模式、生態系統驅動者模式和模塊化生產者模式。在彩生活上述三個發展階段中,基礎服務階段對社區居民的需求認知有限,以提供傳統的保潔、保安、保修、保綠“四保”服務和工程服務為主,體現的是供應者模式;平臺化階段通過App平臺強化對社區居民需求的認知,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充分結合,體現的是全渠道模式;生態圈構建階段通過大數據分析,精準掌握用戶需求,并通過孵化應用構建社區服務生態圈,體現的是生態系統驅動者模式。
數字化時代商業模式的核心要素是內容、體驗和平臺,表1總結了彩生活轉型過程中對商業模式的內容、體驗和平臺進行的路徑設計。從商業模式的主體結構來看,在基礎服務階段,以物業公司和社區居民的單邊結構為主,同時由于增值服務的出現,最終體現出單邊延伸的特點;平臺化階段,物業公司、社區居民和商戶圍繞彩之云平臺開展雙邊業務,體現出雙邊交互的特點;生態圈構建階段,各利益主體體現出多邊共生的特點。
彩生活商業模式轉型的資源編排
商業模式轉型過程中,企業需要對關鍵資源或資源組合進行優化配置以形成核心能力,進而通過有效利用資源來創造價值。彩生活商業模式轉型過程的資源編排見表2。
1.供應者模式
在供應者模式下,由于物業市場化模式取得成功,彩生活實現了規模擴張,具體表現在通過社區服務模式的復制,不斷拓展社區資源,從而為后續的平臺化發展奠定基礎。彩生活采用數字技術改造社區,如智能化技防手段與人防結合,有效保障社區的安全;運用信息集成技術,將社區人員、車輛、消防以及居民需求、投訴等信息統一集中到中央平臺進行處理。通過對傳統社區進行數字化改造,彩生活實現了對社區的精細化運營管理,打造了低成本優勢,最終體現為企業運營能力的不斷提升;通過規模化擴張,不斷獲取更多的社區資源,運營能力得以持續漸進地提升,在運營效率和創新之間實現平衡。
2.全渠道模式
在全渠道模式下,彩生活全面開發利用互聯網技術資源。首先,彩生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對社區服務的改造升級,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時推進基礎服務和工程服務的E化改造,并不斷拓展數字化增值服務。其次,利用移動互聯網搭建移動平臺,實現了平臺化發展,互聯網技術成為彩生活平臺化發展階段的核心資源,而龐大的業主基數是彩生活平臺化發展的流量基礎。再次,基于互聯網技術資源,彩生活不斷創新產品形式、拓展增值服務渠道,創新能力成為此階段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
全渠道模式下,彩生活商業模式通過數字化轉型發生了顛覆性變革,實現了由重資產運營到輕資產運營的轉變。通過不斷積累內部的互聯網技術資源,彩生活完成了資源結構優化;并基于關鍵資源提升了產品創新和平臺創新能力,以實現資源和能力的捆綁,最終實現了創新式發展。
3.生態系統驅動者模式
在生態系統驅動者模式下,基于不斷拓展的社區資源,彩生活在線服務用戶數量不斷增加,交易量持續增長,形成海量數據資源。由此,大數據資源成為彩生活的核心資源。通過精細化的需求分析,使得彩生活深入了解客戶的需求特點和偏好,不斷提升其對客戶的洞察力;通過價值鏈解構與重構,不斷孵化新的業務,增加垂直應用,拓展增值服務;在構建生態圈的同時,進行場景復制和平臺輸出,不斷拓展物管面積,積累社區資源,從而實現兩類資源的共生與相互促進。
彩生活從平臺化向生態圈轉型發展過程中,利用長期積累的內部客戶需求大數據資源,不斷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能力,實現數據分析與客戶洞察能力的提升,驅動企業不斷創新發展。■
本文系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項目“東北老工業基地互聯網+服務型制造的路徑機制研究”(編號:L17BGL010)、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數字經濟背景下沈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模式研究”(編號:1705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主要參考文獻
[1] Weill, P., Woerner, S.L. Thriving in an Increasingly Digital Ecosystem.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5,56(4).
[2] Sirmon, D.G., Hitt, M.A., Ireland, R.D., Gilbert, B.A. Resource Orchestration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readth, Depth, and Life Cycle Effect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1, 37(5).
作者單位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